今天一天都忙著工作,整個人都頭昏腦脹。一個需求搞了三個星期,才勉強完成,真是有夠離譜的。
我也不確定是需求本身難,還是我自身的工作效率降低了,但是在這裡工作,真的讓我很不舒服:逼仄的工作空間、幾乎沒有線下交流,每天就像是在遠程辦公。老實說,我的工作時間裡大部分都很輕鬆,可我依舊覺得自己很累。
我想要離開。然而短時間裡,我又不能離開,我確實很想一走了之,但人總是被各種現實因素裹挟,沒得辦法。
想起之前在面試的最後見到各種公司高層領導時,我所見的都是一張寫滿了疲憊的臉,他們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獻給公司了?我倒是覺得可悲,如此努力,幾乎將生命獻給公司,真的值得嗎?
我一直在思考工作對我的意義,工作對現在的我來說,僅僅是為了生存,而不是實現個人價值。我想,每個人的個人價值,也並不只有工作這種方式才能實現。人的一天有 24 小時,而工作就要佔去 8 小時,除去睡眠的 8 小時,我只能留 8 小時給我自己──這真是太可怕了。
從學校畢業後,許多人都按部就班的找好了工作,仿佛聽從了什麼指示。我向來感到困惑,因為從沒人告訴你,工作是為了什麼?社會需要你去工作,政府出了一系列政策,脅迫你去工作:不工作不能享受社保、醫保,許多地方,沒有工作甚至不能辦儲蓄卡、辦簽證出國等等,生活上使你處處受限,也讓你對自己的未來感到焦慮;家人需要你去工作,你有一家老小需要養活,你還有房貸、車貸,還有各種身外之物限制著你,使你無法脫身,不一而足。總之,許多人處在不得不工作的狀態,也在工作中消磨了自己的心性,然而,城市裡工作者們的悲劇總是相通的:一到假期,想要換個地方放鬆,景區裡卻總是擠滿了人,無休止的排隊甚至比工作還累。大家都秉持著一樣的想法、大家都繃緊著一樣的心靈。
生活在中國的社會裡,總會有一種很緊繃的感受。前些年流行 “鬆弛感” 這個詞,也出現許多裝作 “鬆弛感” 的笑話,歸根結底,還是我們的社會太緊繃了。有人說是中國人不會休息,許多人自出社會工作以後直到老去。我想,是社會不鼓勵人們休息,在這個連雙休制度都沒有完全落實、簡歷稍有幾年空檔期就會受到企業歧視的國度,想要休息談何容易。我不確定是不是只有中國人這樣,在我去泰國旅行的時候,那兒的經濟雖說不上好,但從居民臉上看不到愁容,各種路人都會與我這個異鄉人打招呼──這在我們這裡是很少見的。
我能去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嗎?現在的我只能靠工作養活自己,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賺錢,有句話是這麼說的:“月薪是一種毒藥”,現在流行考公務員,大概也是為了那一份固定拿月薪的 “安穩”。然而,這份安穩的毒藥會讓人失去前行的動力,我也漸漸的在每個月拿月薪裡漸漸失去了鬥志。我開始發現了這一點,試圖培養自己在工作之外的興趣愛好,比如寫作,只是收效甚微,暫時只能聊以自慰。
龔自珍的詩詞寫:“我勸天公重抖擻,不拘一格降人才”,我倒希望反過來,有沒有能識得我這個人才,將我從現在的泥淖裡拉出來,攜手共創對人類有益之事業。
呵呵,無非是打工人打出幻覺後的幻想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