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意间刷到一个影片,标题是《所谓龙场悟道,大抵就是这样子吧》1,恰好最近我在了解王阳明,有些好奇便点了进去。
片中是一位有些微胖的年轻人正在接受采访。这位年轻人其貌不扬,但谈吐非凡,我有些诧异,这胖子是谁?后面才发现原来他就是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的作者 “当年明月” 本尊 —— 难怪如此有才华,失敬失敬。
他谈吐间的从容与自信,让我想到两位故友:一位已经过世,而另一位也不再联络。离开校园后的日子里,我总是想起这两位朋友,我在他们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智慧与光辉,以及年轻的热血,这让我望尘莫及。
出于对逝世者的尊重以及在世者隐私的保护,姑且称呼他们为 A 君与 B 君。
A 君#
A 君的原生家庭并不好,父母离异后由父亲赡养。但父亲常年在外,他自幼跟着祖母长大。他出葬的那一天,生母还来葬礼现场吵着要钱。我虽不能去葬礼吊唁,但每每想到这样的遭遇,还是忍不住叹息。
A 君是一个非常上进的人,中学时,他的成绩就要比我好的多,学习也很认真。大学学的是小语种,梦想成为外交官,报效祖国,可他的生命永远的停留在了二十多岁。我与 A 君经常讨论历史与政治,但我总是说不过他。
B 君#
B 君是一位很有文采的人,他的身上有一种文人墨客的情怀,写的一手好毛笔字,喜欢读古文与作古诗,我现在偶尔还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他发的七言律诗 —— 已经是我读不懂的程度了。
我与 B 君相处的时间最多,也最志同道合,或者说臭气相投。当时我们在同一个老师家里补课,闲暇的时间就一起吹牛,一起高谈阔论。谈天文,谈地理,谈女生,无所不谈。他懂得很多,我也因此增长不少认知。他第一次高考不太理想,在家人的要求下读了军校,大概半个学期,又重新回来高考,第二次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在我这种连本科线都没上,因此复读的人看来也是传奇。他专业读的金融,没准已经是陆家嘴的金融精英。
我们#
这两位朋友与我的共性就是都喜欢看书,也都爱玩,我们在一起经常讨论游戏,也讨论书,我是三个人中游戏玩的最好的,也因此而沾沾自喜。A 君身边从不缺女生的喜欢,他时常向我透露些亲身经历后的禁忌话题,让我脸红心跳,但又羡慕。B 君的脑回路清奇,总能在一些事情上有特别的想法,我惊讶于他有这样聪明的大脑。他还是那种随便学习就能有很好成绩的人,我们一起逃课上网,我学习退步,他却不退反进,这让我一度十分羡慕。
冲突#
这两位朋友有过一次交锋,是在中学的辩论赛上。也不知道当时的校长抽了什么疯了,想在校园里推广辩论赛,每个班级都要人参加,有人推举我去,但我一向心高气傲,觉得形式主义而已,不屑参加这样的活动。辩论赛决赛那天,是下午的最后一堂课,校长破天荒地说看辩论赛可以不用上课,于是我就去了。发现台上坐着的赫然就是这两位朋友。
这场辩论赛很精彩,赛题我已经忘了,但当时的场景与感受我还记得很清楚。没有谁把谁压下一头,当一方提出一个攻击性极强的观点后,另一方总是能巧妙的化解,就像羽毛球场上,一方打出杀球,而另一方巧妙的海底捞月,化解杀球。观众席下的我也在思考如何应对辩手的攻击,A 君总是言辞激烈,有些观点令我卡壳,我不知道该如何应答,这也正常,平时我也总是说不过 A 君,但 B 君转而引经据典,巧妙的化解了,这让我意想不到,他的脑子还是这么好用。比赛结束,掌声雷动,久久不停。
我陷入到一种巨大的震撼与羞愧之中。震撼于这两位朋友如此优秀的表现与如此的才华,羞愧于自己只是在台下看着,却没有参加比赛。也羞愧于觉得自己不如这两位朋友。
从那以后,我们渐渐疏远了。我的自卑断送了我们的友谊。我总觉的他们前往了更广阔的天空,而我陷入自己的少年维特之烦恼。早恋与沉迷游戏断送了我的学业,高考落榜,复读后也不过读了一个普通大学。我觉的自己浑浑噩噩,远不如这两位朋友,我想起黑塞的《在轮下》,我们是什么时候拉开如此大的差距呢?
自卑与超越#
A 君死去的消息传来时,我感到深深的无常。深夜里突发心梗,使他丢了性命,留下了那些未竟的梦想。如此优秀的人,竟就此陨落,我感到虚无,也后悔没能和他多说说话。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直面朋友的离世,此后虚无的念头总是在我心中环绕,我无法理解死亡,无法理解活着。他的离去对我影响很大,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,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。
我重新拾起书本,寻找那些想不明白的答案。
过年回乡与另一老友相聚,一起喝酒。酒过三巡,我们都有些醉了。他说他十分羡慕我,羡慕我洒脱,有思想,事业有成,婚姻美满,不像他,这个年岁还在外游荡,令父母操心。
我顿时漠然,这又何尝不像我曾经羡慕那两位朋友一样。
村上春树的小说《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》里,多崎作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色彩的人,他总觉得自己不如那些五彩斑斓的朋友们,他们的世界绚丽多彩,而自己的世界暗淡如灰。但最后,他发现自己其实早已有了自己的颜色,只是缺乏勇气与自信去辨别属于自己的颜色。
自卑也好,羡慕也罢,不过是将他人的光彩投射成自己的阴影。我们从来不是什么失色之人,只是尚未分辨出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A 君的早逝、B 君的远去,并没有从我的生命中剥夺什么。相反,他们以各自的方式,化作我成长道路上的一部分。我永远怀念他们。
我也拥有了自己的人格,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。我不再羡慕旁人,我就是我自己。
当年明月已经远去,今之明月,已然升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