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意間刷到一個影片,標題是《所謂龍場悟道,大抵就是這樣子吧》1,恰好最近我在了解王陽明,有些好奇便點了進去。
片中是一位有些微胖的年輕人正在接受採訪。這位年輕人其貌不揚,但談吐非凡,我有些詫異,這胖子是誰?後面才發現原來他就是《明朝那些事兒》的作者 “當年明月” 本尊 —— 難怪如此有才華,失敬失敬。
他談吐間的從容與自信,讓我想到兩位故友:一位已經過世,而另一位也不再聯絡。離開校園後的日子裡,我總是想起這兩位朋友,我在他們的身上感受到一種智慧與光輝,以及年輕的熱血,這讓我望塵莫及。
出於對逝者的尊重以及在世者隱私的保護,姑且稱呼他們為 A 君與 B 君。
A 君#
A 君的原生家庭並不好,父母離異後由父親撫養。但父親常年在外,他自幼跟著祖母長大。他出葬的那一天,生母還來葬禮現場吵著要錢。我雖不能去葬禮吊唁,但每每想到這樣的遭遇,還是忍不住嘆息。
A 君是一個非常上進的人,中學時,他的成績就要比我好的多,學習也很認真。大學學的是小語種,夢想成為外交官,報效祖國,可他的生命永遠的停留在了二十多歲。我與 A 君經常討論歷史與政治,但我總是說不過他。
B 君#
B 君是一位很有文采的人,他的身上有一種文人墨客的情懷,寫的一手好毛筆字,喜歡讀古文與作古詩,我現在偶爾還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他發的七言律詩 —— 已經是我讀不懂的程度了。
我與 B 君相處的時間最多,也最志同道合,或者說臭氣相投。當時我們在同一個老師家裡補課,閒暇的時間就一起吹牛,一起高談闊論。談天文,談地理,談女生,無所不談。他懂得很多,我也因此增長不少認知。他第一次高考不太理想,在家人的要求下讀了軍校,大概半個學期,又重新回來高考,第二次順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學。在我這種連本科線都沒上,因此復讀的人看來也是傳奇。他專業讀的金融,沒準已經是陸家嘴的金融精英。
我們#
這兩位朋友與我的共性就是都喜歡看書,也都愛玩,我們在一起經常討論遊戲,也討論書,我是三個人中遊戲玩的最好的,也因此而沾沾自喜。A 君身邊從不缺女生的喜歡,他時常向我透露些親身經歷後的禁忌話題,讓我臉紅心跳,但又羨慕。B 君的腦回路清奇,總能在一些事情上有特別的想法,我驚訝於他有這樣聰明的大腦。他還是那種隨便學習就能有很好成績的人,我們一起逃課上網,我學習退步,他卻不退反進,這讓我一度十分羨慕。
衝突#
這兩位朋友有過一次交鋒,是在中學的辯論賽上。也不知道當時的校長抽了什麼瘋了,想在校園裡推廣辯論賽,每個班級都要人參加,有人推舉我去,但我一向心高氣傲,覺得形式主義而已,不屑參加這樣的活動。辯論賽決賽那天,是下午的最後一堂課,校長破天荒地說看辯論賽可以不用上課,於是我就去了。發現台上坐著的赫然就是這兩位朋友。
這場辯論賽很精彩,賽題我已經忘了,但當時的場景與感受我還記得很清楚。沒有誰把誰壓下一頭,當一方提出一個攻擊性極強的觀點後,另一方總是能巧妙的化解,就像羽毛球場上,一方打出殺球,而另一方巧妙的海底撈月,化解殺球。觀眾席下的我也在思考如何應對辯手的攻擊,A 君總是言辭激烈,有些觀點令我卡殼,我不知道該如何應答,這也正常,平時我也總是說不過 A 君,但 B 君轉而引經據典,巧妙的化解了,這讓我意想不到,他的腦子還是這麼好用。比賽結束,掌聲雷動,久久不停。
我陷入到一種巨大的震撼與羞愧之中。震撼於這兩位朋友如此優秀的表現與如此的才華,羞愧於自己只是在台下看著,卻沒有參加比賽。也羞愧於覺得自己不如這兩位朋友。
從那以後,我們漸漸疏遠了。我的自卑斷送了我們的友誼。我總覺得他們前往了更廣闊的天空,而我陷入自己的少年維特之煩惱。早戀與沉迷遊戲斷送了我的學業,高考落榜,復讀後也不過讀了一個普通大學。我覺得自己渾渾噩噩,遠不如這兩位朋友,我想起黑塞的《在輪下》,我們是什麼時候拉開如此大的差距呢?
自卑與超越#
A 君死去的消息傳來時,我感到深深的無常。深夜裡突發心梗,使他丟了性命,留下了那些未竟的夢想。如此優秀的人,竟就此陨落,我感到虛無,也後悔沒能和他多說說話。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直面朋友的離世,此後虛無的念頭總是在我心中環繞,我無法理解死亡,無法理解活著。他的離去對我影響很大,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,開始思索生命的意義。
我重新拾起書本,尋找那些想不明白的答案。
過年回鄉與另一老友相聚,一起喝酒。酒過三巡,我們都有些醉了。他說他十分羨慕我,羨慕我瀟灑,有思想,事業有成,婚姻美滿,不像他,這個年歲還在外遊蕩,令父母操心。
我頓時漠然,這又何嘗不像我曾經羨慕那兩位朋友一樣。
村上春樹的小說《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》裡,多崎作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色彩的人,他總覺得自己不如那些五彩斑斕的朋友們,他們的世界絢麗多彩,而自己的世界暗淡如灰。但最後,他發現自己其實早已有了自己的顏色,只是缺乏勇氣與自信去辨別屬於自己的顏色。
自卑也好,羨慕也罷,不過是將他人的光彩投射成自己的陰影。我們從來不是什么失色之人,只是尚未分辨出屬於自己的光芒。
A 君的早逝、B 君的遠去,並沒有從我的生命中剝奪什麼。相反,他們以各自的方式,化作我成長道路上的一部分。我永遠懷念他們。
我也擁有了自己的人格,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。我不再羨慕旁人,我就是我自己。
當年明月已經遠去,今之明月,已然升起。